会员注册关闭
祖先是一个16位的8086CPU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收集
整理日期:
2021-05-20
那是一个纯真质朴的年代,虽然工作性能不高,不过那个年代的程序都很简单,我们的祖先一问世就成为了明星,称得上那个时代的顶流了。

看到照片中的那些金属针脚了吗?那是我们cpu和外界打交道的触角,每一根都有不同的作用。
通过这些触角,CPU就可以跟内存打交道,获取指令和数据,辛勤的干活啦。
那个年代,条件比较差,能凑合的就凑合,能共用的就共用。这不,你看祖先CPU的地址总线针脚和数据总线针脚就共用了。
祖先是一个16位的CPU,数据(Data)总线就有16位,一次性可以传输16个比特位。和地址(Address)总线凑合着一起共用,于是就取名AD0-AD15。
不过祖先的地址总线却不止16个,还多出了A16-A19整整4个呢!这样有20个地址线,可以寻址1MB的内存了!
但是祖先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啊,只能存放16位的地址。不过他们很聪明,发明了一个叫分段式存储管理的方法,把内存划分为最大64KB的小块,为什么是64KB呢,因为16位地址最多只能寻址这么大了。然后又加了几个叫做段寄存器的东西,指向这些块的开头,这样,通过段地址+段内偏移地址的方式,就能访问更多的内存了。获得更多 -> 图文新闻

看到照片中的那些金属针脚了吗?那是我们cpu和外界打交道的触角,每一根都有不同的作用。
通过这些触角,CPU就可以跟内存打交道,获取指令和数据,辛勤的干活啦。
那个年代,条件比较差,能凑合的就凑合,能共用的就共用。这不,你看祖先CPU的地址总线针脚和数据总线针脚就共用了。
祖先是一个16位的CPU,数据(Data)总线就有16位,一次性可以传输16个比特位。和地址(Address)总线凑合着一起共用,于是就取名AD0-AD15。
不过祖先的地址总线却不止16个,还多出了A16-A19整整4个呢!这样有20个地址线,可以寻址1MB的内存了!
但是祖先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啊,只能存放16位的地址。不过他们很聪明,发明了一个叫分段式存储管理的方法,把内存划分为最大64KB的小块,为什么是64KB呢,因为16位地址最多只能寻址这么大了。然后又加了几个叫做段寄存器的东西,指向这些块的开头,这样,通过段地址+段内偏移地址的方式,就能访问更多的内存了。获得更多 -> 图文新闻
责任编辑: webmaster >>> 百度上搜索 谷歌上搜索
点击复制本连接 (http://www.hugesky.com/showarticle.php?id=7186)>>> 相关资讯:
- . 骨灰级玩家硬盘变钟表
- . 存储器的使用寿命大全
- . 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史-工业控制计算机
- . 废旧电路板艺术大观
- . 38度机箱的演变
- . 机箱外观的变化
- . 电脑上标志的起源和设计(一)
- . 机箱性质的转变
- . 巨人"计算机"
【声明】: 以上文章或资料除注明为电脑技巧原创或编辑整理外,均为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推荐。以上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 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文章,可能资料来源不规范。如有涉及版权请给予及时联系更正或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