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关闭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
整理日期:2020-03-07
电动汽车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场景:
简单而言,有线充电的劣势在于:同时充电的汽车数目有限,户外有线充电桩易受到侵害,占地也比较大。
分为三种方式:
1)电磁感应式
2)无线电波式
3)磁场共振式
首先是电磁感应式:
电磁感应——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其次是无线电波式:
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最后是磁场共振:
原理——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实际结构及原理:
系统由位于汽车外部主级电路和位于汽车的内部的次级电路、整流器以及驱动系统构成。通常在充电的时候,带有扁平铁芯的主级线圈,即耦合器,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被插在次级铁芯中一个缝隙处,这样,能量就能够从安置在底层的主级电路被转换到电池中。
日产魔方电动车:采用了可在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提供电力的电磁感应方式.即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受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目前,这套装置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0kw,一般的电动汽车可在7-8小时内完成充电。
日本无线充电式混合动力巴士:电磁感应式,供电线圈是埋入充电台的混凝土中的。车开上充电台后,当车载线圈对准供电线圈后(重合),车内的仪表板上有一个指示灯会亮,司机按一下充电按钮,就开始充电。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电磁感应原理,没错,就是初中物理学的电磁感应,原理很简单,可是依靠这个原理进行无线充电,实现起来却是近些年的事情,手机如lumia 920 2012年才把这个技术正式引入手机界。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实现无线充电的,但是这个方法有最大缺点就是因为电磁耦合的关系对无线充电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考虑两个线圈有没有对准,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等等。虽然有这么多缺点,但是目前来说取得较大进步和成就却是这个方面,还制订了QI标准。电动汽车方面,目前实现了无线充电的反而不是广为人知的特斯拉,美国Evatran公司利用这个原理为2014款日产NISSAN聆风提供了无线充电设备。
另一种就是磁共振的原理了。简单的说就是接受线圈和发射线圈处于一个相同的共振频率来传输能量,这种方法有缺点也有优点,先说优点,优点就是无需最准,且理论上线圈距离可以很大(实际到目前为止国内最牛的东南大学研制成功的最大是50cm级别),缺点就是需要对频率进行保护。其实对比就知道磁共振其实更加适合用于汽车充电,国内外对于这一块也是积极的在研究。东南大学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国外的话已经用于商用的有WiTricity公司研制的WIT-3300。
其实目前来说汽车无线充电刚刚起步,就实用方面来说还不强,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造价昂贵。Evatran的plugless售价基本上是有线充电的5~6倍左右,而且目前无线充电也只比有线充电少了一个插电源的步骤,而且雷电交加的天气应该也不会有人去充电吧= =这么一对比其实无线充电要走的路还有很长。2、缺少行业标准。这个简单,刚起步,每个公司做的都不一样,总不能一辆汽车配一个专门的无线充电器吧,那和有线充电的区别就不大了,要实现一个充电器可以给多辆汽车充电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3、需要消除人们对于电磁辐射的恐慌心理。获得更多 -> 电脑知识 -> 硬件知识
简单而言,有线充电的劣势在于:同时充电的汽车数目有限,户外有线充电桩易受到侵害,占地也比较大。
分为三种方式:
1)电磁感应式
2)无线电波式
3)磁场共振式
首先是电磁感应式:
电磁感应——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其次是无线电波式:
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最后是磁场共振:
原理——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实际结构及原理:
系统由位于汽车外部主级电路和位于汽车的内部的次级电路、整流器以及驱动系统构成。通常在充电的时候,带有扁平铁芯的主级线圈,即耦合器,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被插在次级铁芯中一个缝隙处,这样,能量就能够从安置在底层的主级电路被转换到电池中。
日产魔方电动车:采用了可在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提供电力的电磁感应方式.即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受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目前,这套装置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0kw,一般的电动汽车可在7-8小时内完成充电。
日本无线充电式混合动力巴士:电磁感应式,供电线圈是埋入充电台的混凝土中的。车开上充电台后,当车载线圈对准供电线圈后(重合),车内的仪表板上有一个指示灯会亮,司机按一下充电按钮,就开始充电。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电磁感应原理,没错,就是初中物理学的电磁感应,原理很简单,可是依靠这个原理进行无线充电,实现起来却是近些年的事情,手机如lumia 920 2012年才把这个技术正式引入手机界。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实现无线充电的,但是这个方法有最大缺点就是因为电磁耦合的关系对无线充电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考虑两个线圈有没有对准,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等等。虽然有这么多缺点,但是目前来说取得较大进步和成就却是这个方面,还制订了QI标准。电动汽车方面,目前实现了无线充电的反而不是广为人知的特斯拉,美国Evatran公司利用这个原理为2014款日产NISSAN聆风提供了无线充电设备。
另一种就是磁共振的原理了。简单的说就是接受线圈和发射线圈处于一个相同的共振频率来传输能量,这种方法有缺点也有优点,先说优点,优点就是无需最准,且理论上线圈距离可以很大(实际到目前为止国内最牛的东南大学研制成功的最大是50cm级别),缺点就是需要对频率进行保护。其实对比就知道磁共振其实更加适合用于汽车充电,国内外对于这一块也是积极的在研究。东南大学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国外的话已经用于商用的有WiTricity公司研制的WIT-3300。
其实目前来说汽车无线充电刚刚起步,就实用方面来说还不强,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造价昂贵。Evatran的plugless售价基本上是有线充电的5~6倍左右,而且目前无线充电也只比有线充电少了一个插电源的步骤,而且雷电交加的天气应该也不会有人去充电吧= =这么一对比其实无线充电要走的路还有很长。2、缺少行业标准。这个简单,刚起步,每个公司做的都不一样,总不能一辆汽车配一个专门的无线充电器吧,那和有线充电的区别就不大了,要实现一个充电器可以给多辆汽车充电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3、需要消除人们对于电磁辐射的恐慌心理。获得更多 -> 电脑知识 -> 硬件知识
责任编辑: webmaster >>> 百度上搜索 谷歌上搜索
点击复制本连接 (http://www.hugesky.com/showarticle.php?id=7050)>>> 相关资讯:
【声明】: 以上文章或资料除注明为电脑技巧原创或编辑整理外,均为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推荐。以上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 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文章,可能资料来源不规范。如有涉及版权请给予及时联系更正或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