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护眼技术和屏蔽蓝光功能
蓝光到底有什么危害?
屏奴越来越多,长期面对显示器,眼睛的伤害不可忽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面对显示器时间较长后,眼睛出现酸痛流泪的情况。这就是显示器的两大伤害所造成的现象。两大伤害就是频闪和蓝光。那么这两种伤害为什么会在显示器上出现呢?其实这和液晶面板本身的技术缺陷有关系。
显示器为什么会出现频闪呢?目前的显示器的背光是LED,用于给显示器提供光源。为了维持特定的亮度,如果采用控制电流大小的方式来控制LED亮度,容易烧毁LED模块,并且LED模块在电流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色温不同的情况。因此显示器都采用PWM的方式,也就是脉冲宽度调节,这种方式采用快速亮暗的模式来调节屏幕的特定亮度(暗的时间长一点,画面就暗一些)。调节速度快了,肉眼就察觉不到频闪,但是眼部肌肉却是可以察觉频闪的。
蓝光对于眼睛的危害:
显示器有蓝光危害也是LED背光的原因。显示器需求的白光效果,行业内一般采用蓝色LED激发黄色荧光粉的模式,种方案成本低廉,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由于蓝色LED是一个主体硬件,因此这种白光中的蓝色光谱就拥有一个波峰,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蓝光伤眼的问题。波高能蓝光的穿透力比较强,可以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再引起光敏感细胞的死亡。因此蓝光给眼睛带来的伤害很大,是护眼显示器的研发的重点。
你还敢信? 实测PK揭露护眼技术惊人内幕
LED背光的蓝光波峰明显
为了解决显示器伤眼的问题,厂商们推出了屏蔽蓝光的功能,配合不闪屏的设计,让显示器的两大伤害不能够继续赤裸裸的去接触眼睛。其中屏蔽蓝光的功能,名称很多,有的厂商叫滤蓝光,有的厂商叫舒适蓝,有的厂商就净蓝屏。其实虽然都是屏蔽蓝光的功能,但是不同的厂商推出的功能是有差异的。目前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种是硬件滤蓝光,一种是软件滤蓝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种屏蔽蓝光功能的不同。
硬件屏蔽蓝光的原理
护眼的重要功能就是屏蔽蓝光,让显示器的高能短波蓝光无法再伤害到用户的眼睛。不过之前的很多护眼显示器都是采用软件优化的模式,滤去蓝光的效果,这样做虽然可以做到护眼,但是画面中由于缺少蓝色,色温偏暖的情况较为严重,这样就影响了很多用户的正常使用。
软件屏蔽蓝光通常会出现画面泛黄的情况
进入2014年,以AOC为代表的显示器厂商推出了硬件滤蓝光的功能,只需要用户通上电源,就能将WLED背光中的蓝光波长从444nm优化为460nm,摆脱380nm~450nm的短波蓝光的区间范围,并使用长波段的蓝光来激发黄色荧光粉使LED背光源发光,进而达到护眼的健康效果。从硬件着手是一个新的思路,也带来了新的效果。
你还敢信? 实测PK揭露护眼技术惊人内幕
硬件屏蔽蓝光是通过改变LED发光磷粉实现的
从硬件上着手,通过改变LED发光磷粉,从而改变蓝光强度峰值光谱分布(峰值波长从444变成460nm),移除90%伤害眼睛的短波蓝光,这种解决了传统护眼显示器功能开启后,色彩偏暖的情况,让对色彩有要求的用户,也可以使用护眼的产品。接下来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软件屏蔽蓝光与硬件屏蔽蓝光的功能。
实测软/硬件屏蔽效果
一般来说,硬件屏蔽蓝光的功能,都是默认开启的。用户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调节,开启显示器之后就进入护眼的模式。而采用软件屏蔽蓝光的显示器,则是需要手动开启屏蔽蓝光的功能。并且这样的显示器,也是具备多个防护级别的调节,常见的分为30%、50%、60%以及70%等不同的级别,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因为厂商也知道,软件屏蔽蓝光的功能是会产生画面偏色的,如果对于颜色准确性有要求的场景,就只能开启30%的屏蔽蓝光功能了。
硬件屏蔽蓝光是趋势
软件滤蓝光是最初的护眼功能,经过今天的对比,我们发现其效果的确是不够完美。但是护眼的发展方向是对的,这也导致了硬件滤蓝光功能的出现,以及大批量护眼显示器的出现。护眼显示器的出现,让众多的屏奴有了健康用眼的机会,不然依靠自觉护眼,还是不太现实的,毕竟繁忙的工作下,想要一直都关注到用眼健康也很难。
AOC等厂商的硬件屏蔽蓝光功能值得推广
今年显示器护眼行业的转变方向也是比较明朗的,软件屏蔽蓝光的功能将会逐渐都升级为硬件屏蔽蓝光的功能,用户不再需要自己手动开启屏蔽蓝光的功能,也不必再纠结开启什么级别的屏蔽蓝光功能了。这样一来,不管是设计用户,还是制图用户,都是可以不再担心画面颜色的变化,那种屏幕发黄的情况将不再出现。护眼显示器的屏蔽蓝光功能,已经从主动还是向被动发展,用户开机就拥有屏蔽蓝光的功能,而过去不闪屏功能一直就是默认开启,可以说护眼于无形,是目前护眼显示器追求的目标。类似AOC等品牌的硬件护眼显示器,优化了画面显示的效果,偏色的情况不再出现,是较为前卫的产品。而软件屏蔽蓝光的显示器将逐渐被淘汰。
获得更多 -> 电脑知识 -> 专业知识责任编辑: webmaster >>> 百度上搜索 谷歌上搜索
点击复制本连接 (http://www.hugesky.com/showarticle.php?id=6097)>>> 相关资讯:
【声明】: 以上文章或资料除注明为电脑技巧原创或编辑整理外,均为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推荐。以上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 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文章,可能资料来源不规范。如有涉及版权请给予及时联系更正或予以删除。 |